港股即時

Economic Calendar

Tuesday, May 16, 2017

習近平:攜手推進「一帶一路」建設(全文)

尊敬的各位國家元首,政府首腦,各位部長,各位國際組織負責人,女士們,先生們,朋友們:
「孟夏之日,萬物並秀。」在這美好時節,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,共商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合作大計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今天,群賢畢至,少長咸集,我期待著大家集思廣益、暢所欲言,為推動「一帶一路」建設獻計獻策,讓這一世紀工程造福各國人民。
女士們、先生們、朋友們!
2000多年前,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,穿越草原沙漠,開闢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;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,穿越驚濤駭浪,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。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,書寫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新篇章。中國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千年「鎏金銅蠶」,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千年沉船「黑石號」等,見證了這段歷史。
古絲綢之路綿繡萬里,延續千年,積淀了以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。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。
——和平合作。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,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,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,完成了「鑿空之旅」,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。中國唐宋元時期,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,中國、義大利、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環、馬可·波羅、伊本·白圖泰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。15世紀初的明代,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,留下千古佳話。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,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,而是駝隊和善意;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,而是寶船和友誼。一代又一代「絲路人」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、和平的橋樑。
——開放包容。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、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、印度河和恆河流域、黃河和長江流域,跨越埃及文明、巴比倫文明、印度文明、中華文明的發祥地,跨越佛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信眾的彙集地,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。不同文明、宗教、種族求同存異、開放包容,並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,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。酒泉、敦煌、吐魯番、喀什、撒馬爾罕、巴格達、君士坦丁堡等古城,寧波、泉州、廣州、北海、科倫坡、吉達、亞歷山大等地的古港,就是記載這段歷史的「活化石」。歷史告訴我們:文明在開放中發展,民族在融合中共存。
——互學互鑒。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,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。沿著古絲綢之路,中國將絲綢、瓷器、漆器、鐵器傳到西方,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、亞麻、香料、葡萄、石榴。沿著古絲綢之路,佛教、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、曆法、醫藥傳入中國,中國的四大發明、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。更為重要的是,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。比如,佛教源自印度,在中國發揚光大,在東南亞得到傳承。儒家文化起源中國,受到歐洲萊布尼茨、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。這是交流的魅力、互鑒的成果。
——互利共贏。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「使者相望於道,商旅不絕於途」的盛況,也見證了海上「舶交海中,不知其數」的繁華。在這條大動脈上,資金、技術、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,商品、資源、成果等實現共享。阿拉木圖、撒馬爾罕、長安等重鎮和蘇爾港、廣州等良港興旺發達,羅馬、安息、貴霜等古國欣欣向榮,中國漢唐迎來盛世。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。
歷史是最好的老師。這段歷史表明,無論相隔多遠,只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,堅持相向而行,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、共同發展之路,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。
女士們、先生們、朋友們!
從歷史維度看,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。世界多極化、經濟全球化、社會信息化、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,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,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。各國之間的聯繫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,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,人類戰勝困難的手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。
從現實維度看,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。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,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,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。地區熱點持續動蕩,恐怖主義蔓延肆虐。和平赤字、發展赤字、治理赤字,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。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。
2013年秋天,我在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,即「一帶一路」倡議。「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」4年來,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「一帶一路」建設,聯合國大會、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內容。「一帶一路」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,從願景轉變為現實,建設成果豐碩。
——這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的4年。我多次說過,「一帶一路」建設不是另起爐灶、推倒重來,而是實現戰略對接、優勢互補。我們同有關國家協調政策,包括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、東盟提出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、哈薩克提出的「光明之路」、土耳其提出的「中間走廊」、蒙古提出的「發展之路」、越南提出的「兩廊一圈」、英國提出的「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」、波蘭提出的「琥珀之路」等。中國同寮國、柬埔寨、緬甸、匈牙利等國的規劃對接工作也全面展開。中國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,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。本次論壇期間,我們還將簽署一批對接合作協議和行動計劃,同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發出推進「一帶一路」貿易暢通合作倡議。各方通過政策對接,實現了「一加一大於二」的效果。
——這是設施聯通不斷加強的4年。「道路通,百業興。」我們和相關國家一道共同加速推進雅萬高鐵、中老鐵路、亞吉鐵路、匈塞鐵路等項目,建設瓜達爾港、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,規劃實施一大批互聯互通項目。目前,以中巴、中蒙俄、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,以陸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,以鐵路、港口、管網等重大工程為依託,一個復合型的基礎設施網路正在形成。
——這是貿易暢通不斷提升的4年。中國同「一帶一路」參與國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,不斷改善營商環境。我了解到,僅哈薩克等中亞國家農產品到達中國市場的通關時間就縮短了90%。2014年至2016年,中國同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。中國對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。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,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。
——這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的4年。融資瓶頸是實現互聯互通的突出挑戰。中國同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為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,「絲路基金」投資達40億美元,中國同中東歐「16+1」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。這些新型金融機制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金融機構各有側重、互為補充,形成層次清晰、初具規模的「一帶一路」金融合作網路。
——這是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的4年。「國之交在於民相親,民相親在於心相通。」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參與國弘揚絲綢之路精神,開展智力絲綢之路、健康絲綢之路等建設,在科學、教育、文化、衛生、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,為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夯實民意基礎,築牢社會根基。中國政府每年向相關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,地方政府也設立了絲綢之路專項獎學金,鼓勵國際文教交流。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、旅遊年、藝術節、影視橋、研討會、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,人們往來頻繁,在交流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。
豐碩的成果表明,「一帶一路」倡議順應時代潮流,適應發展規律,符合各國人民利益,具有廣闊前景。
尊敬的各位國家元首,政府首腦,各位部長,各位國際組織負責人,女士們,先生們,朋友們:
「孟夏之日,萬物並秀。」在這美好時節,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,共商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合作大計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今天,群賢畢至,少長咸集,我期待著大家集思廣益、暢所欲言,為推動「一帶一路」建設獻計獻策,讓這一世紀工程造福各國人民。
女士們、先生們、朋友們!
2000多年前,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,穿越草原沙漠,開闢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;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,穿越驚濤駭浪,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。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,書寫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新篇章。中國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千年「鎏金銅蠶」,在印度尼西亞發現的千年沉船「黑石號」等,見證了這段歷史。
古絲綢之路綿繡萬里,延續千年,積淀了以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。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。
——和平合作。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,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,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,完成了「鑿空之旅」,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。中國唐宋元時期,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同步發展,中國、義大利、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環、馬可·波羅、伊本·白圖泰都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留下了歷史印記。15世紀初的明代,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,留下千古佳話。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,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,而是駝隊和善意;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,而是寶船和友誼。一代又一代「絲路人」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、和平的橋樑。
——開放包容。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、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、印度河和恆河流域、黃河和長江流域,跨越埃及文明、巴比倫文明、印度文明、中華文明的發祥地,跨越佛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信眾的彙集地,跨越不同國度和膚色人民的聚居地。不同文明、宗教、種族求同存異、開放包容,並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,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。酒泉、敦煌、吐魯番、喀什、撒馬爾罕、巴格達、君士坦丁堡等古城,寧波、泉州、廣州、北海、科倫坡、吉達、亞歷山大等地的古港,就是記載這段歷史的「活化石」。歷史告訴我們:文明在開放中發展,民族在融合中共存。
——互學互鑒。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,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。沿著古絲綢之路,中國將絲綢、瓷器、漆器、鐵器傳到西方,也為中國帶來了胡椒、亞麻、香料、葡萄、石榴。沿著古絲綢之路,佛教、伊斯蘭教及阿拉伯的天文、曆法、醫藥傳入中國,中國的四大發明、養蠶技術也由此傳向世界。更為重要的是,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。比如,佛教源自印度,在中國發揚光大,在東南亞得到傳承。儒家文化起源中國,受到歐洲萊布尼茨、伏爾泰等思想家的推崇。這是交流的魅力、互鑒的成果。
——互利共贏。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「使者相望於道,商旅不絕於途」的盛況,也見證了海上「舶交海中,不知其數」的繁華。在這條大動脈上,資金、技術、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,商品、資源、成果等實現共享。阿拉木圖、撒馬爾罕、長安等重鎮和蘇爾港、廣州等良港興旺發達,羅馬、安息、貴霜等古國欣欣向榮,中國漢唐迎來盛世。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。
歷史是最好的老師。這段歷史表明,無論相隔多遠,只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,堅持相向而行,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、共同發展之路,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。
女士們、先生們、朋友們!
從歷史維度看,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。世界多極化、經濟全球化、社會信息化、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,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,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。各國之間的聯繫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,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,人類戰勝困難的手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。
從現實維度看,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。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,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,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。地區熱點持續動蕩,恐怖主義蔓延肆虐。和平赤字、發展赤字、治理赤字,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。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。
2013年秋天,我在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,即「一帶一路」倡議。「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」4年來,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「一帶一路」建設,聯合國大會、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內容。「一帶一路」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,從願景轉變為現實,建設成果豐碩。
——這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的4年。我多次說過,「一帶一路」建設不是另起爐灶、推倒重來,而是實現戰略對接、優勢互補。我們同有關國家協調政策,包括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、東盟提出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、哈薩克提出的「光明之路」、土耳其提出的「中間走廊」、蒙古提出的「發展之路」、越南提出的「兩廊一圈」、英國提出的「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」、波蘭提出的「琥珀之路」等。中國同寮國、柬埔寨、緬甸、匈牙利等國的規劃對接工作也全面展開。中國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,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。本次論壇期間,我們還將簽署一批對接合作協議和行動計劃,同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發出推進「一帶一路」貿易暢通合作倡議。各方通過政策對接,實現了「一加一大於二」的效果。
——這是設施聯通不斷加強的4年。「道路通,百業興。」我們和相關國家一道共同加速推進雅萬高鐵、中老鐵路、亞吉鐵路、匈塞鐵路等項目,建設瓜達爾港、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,規劃實施一大批互聯互通項目。目前,以中巴、中蒙俄、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,以陸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,以鐵路、港口、管網等重大工程為依託,一個復合型的基礎設施網路正在形成。
——這是貿易暢通不斷提升的4年。中國同「一帶一路」參與國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,不斷改善營商環境。我了解到,僅哈薩克等中亞國家農產品到達中國市場的通關時間就縮短了90%。2014年至2016年,中國同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。中國對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。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,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。
——這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的4年。融資瓶頸是實現互聯互通的突出挑戰。中國同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為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,「絲路基金」投資達40億美元,中國同中東歐「16+1」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。這些新型金融機制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金融機構各有側重、互為補充,形成層次清晰、初具規模的「一帶一路」金融合作網路。
——這是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的4年。「國之交在於民相親,民相親在於心相通。」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參與國弘揚絲綢之路精神,開展智力絲綢之路、健康絲綢之路等建設,在科學、教育、文化、衛生、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,為「一帶一路」建設夯實民意基礎,築牢社會根基。中國政府每年向相關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,地方政府也設立了絲綢之路專項獎學金,鼓勵國際文教交流。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、旅遊年、藝術節、影視橋、研討會、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,人們往來頻繁,在交流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。
豐碩的成果表明,「一帶一路」倡議順應時代潮流,適應發展規律,符合各國人民利益,具有廣闊前景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